去年珠三角空气达标率82%
5月04

去年珠三角空气达标率82%

珠三角区域去年82%日数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一般生活区标准)。记者5月1日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香港特区政府环保署与广东省环保厅在4月30日共同发布了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下称“监控网络”)2013年的监测结果报告。 报告显示,监控网络录得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值有81.98%达标天数比例,属于I-II级水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监控网络自2006年启动以来,区域空气质量指数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全年日数百分比由2006年的68%增至2013年的近82%。 与2012年相比,2013年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指数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水平的全年日数百分比与2012年相若,分别为82%和84%。区内的二氧化硫和臭氧的年均值亦与2012年的水平相若;而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则上升5%和13%。环保部门专家分析,这与2013年1月与12月份日照较强和风势较弱等气象因素有关,以致容易产生光化学污染和不利污染物扩散。...

阅读
环保治理将关注“看不见的污染”
4月28

环保治理将关注“看不见的污染”

参加中国绿公司年会的中外环保界人士认为,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蕴藏着巨大机遇,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也面临诸多考验,环境整治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形成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与会人士表示,中国的环保治理有很多可以拓展的层次和空间。中国水环境处理企业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表示,过去治理环境都在治理“看得见的污染”,如水污染等,未来将要治理很多“看不见的污染”,如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则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对于产品的环保考虑仅限于生产过程,并没有对产品运输、应用等环节对环保影响进行跟踪,其中也蕴藏着很大的拓展空间。 而这些商机也并不仅仅存在于环保企业。被很多人视为“污染制造者”的制造业企业也面临机遇。关志华说,传统产业并不一定是产品做得越多、污染排放就越多。“要看产品应用”,他说,如果产品能够帮助顾客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更好地节能减排,就是制造业对环保的重大贡献。...

阅读
同济大学教授发明电子垃圾绿色变身系列关键技术
4月28

同济大学教授发明电子垃圾绿色变身系列关键技术

新华网上海4月25日电(记者王琳琳)一台普通电脑的制造材料中,含有7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50%对人体有害,大多数材料无法降解。如何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记者25日从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获悉,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光明研究团队已研发出电子垃圾“绿色变身”的系列关键技术。 李光明说,废旧的电子产品是把‘双刃剑’,如果粗放处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严重污染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并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如果科学处理,许多材料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回收再利用空间无限。据了解,自2002年起,李光明团队就已着手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子垃圾进行各专项技术及其工艺的研发。...

阅读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聚焦“教育”
4月28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聚焦“教育”

新华网洛杉矶4月25日电(记者郭爽)为期两天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克莱尔蒙特市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学者围绕“生态文明与教育”主题展开研讨,呼吁一种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新型教育理念。 本届论坛探讨了“生态文明与现行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性后现代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等论题。 美国生态哲学家、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小约翰·柯布博士在题为“为什么需要学校?”的主旨演讲中强调,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后现代学校应该是为社会服务的,为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服务的,“应该是学习集体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地方”。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参赞袁东说,本届论坛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与教育的共同特点就是为了未来。...

阅读
环保法时隔25年修订 生态保护红线首次写入法律
4月25

环保法时隔25年修订 生态保护红线首次写入法律

在百姓的期待中,时隔25年,历经四次审议,修订后的环保法终于“出笼”。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律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在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上,对污染企业实施诚信档案和按日连续计罚制度,罚款将上不封顶。 亮点一 首次明确“保护优先” 新规: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解读:“这是第一次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是环保理念上的一次突破。”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环境保护由上世纪70年代的末端治理,到80年代的防治结合,到90年代的过程控制,再到现在的保护优先,应该说,环保理念一次又一次升华。 为确保“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法律作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和创新,如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在制定经济、技术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骆建华说:“这实际上为政策环评打开了大门。”...

阅读
第 7 页,共 14 页« 最新...56789...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