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菜又添新成员:缅甸牛奶菜
缅甸牛奶菜。申建勇摄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共同研究命名的东南亚夹竹桃科植物新物种——缅甸牛奶菜Marsdenia burmanica Wen B. Xu & J. Y. Shen,在知名植物学期刊Taiwania上发表。 牛奶菜属由R. Brown在1810年建立,包含约100个物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热带非洲。该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极为复杂。牛奶菜属近年有20多个新物种被描述发表,极大扩充了该属的物种数量,但近期有学者基于泛热带森林牛奶菜族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建议将狭义的牛奶菜属范围进行修订,缩减至仅包含亚洲分布的物种,大大减少了该属的物种数量。 新种缅甸牛奶菜在形态上与海南牛奶菜M. hainanensis、牛奶菜M. sinensis、及绒毛牛奶菜M. tenii相似,但可通过它的钟状花冠、紫色的花冠裂片、纺锤形的合蕊柱从花冠筒外露、柱头先端二裂、副花冠基部具有两个椭圆状突起等特征区别开来。...
观测植被演替 呵护高原生态
到2025年,要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的结构,实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 阳光灿烂的晴热天气,天空常常湛蓝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气清新的户外闻到一种“鱼腥味儿”,这可能是臭氧污染在作祟。日前,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通报,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臭氧浓度同比有所上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浓度为14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上升4.3%。 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一般为淡蓝色气体,液态为深蓝色,低浓度时无味、高浓度时气味类似鱼腥味儿,易溶于水、易分解。由于具有强氧化性,臭氧在工业生产生活中被广泛用于消毒杀菌。...
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如何?蚂蟥告诉你答案
判断自然保护区是否真正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态学与环境保护中心团队近期首次利用蚂蟥吸食的脊椎动物血液中的DNA,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尝试,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公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举措。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约15%的陆地面积被划为自然保护区,但普遍缺乏野生动物,尤其是脊椎动物的多样性信息。基于高通量条形码技术,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对占地677平方公里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全面的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
热带雨林救不了地球 研究显示碳肥效应或未发生
热带雨林并不能够将人类从全球变暖中拯救出来。科学家曾一直认为,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温室气体将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热带以及其他地区的森林能够吸收并储存更多的碳。一些数据甚至表明,这种“碳肥”效应已经发生,同时许多气候模型假设这将有助于减缓全球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然而一项对采集自玻利维亚、喀麦隆和泰国的树木年轮样本进行的最新分析却指出,在过去的150年中,并没有出现树木生长突增的现象。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热带生态学家Peter van der Sleen表示:“我们的研究说明这些模型可能太乐观了。”他说:“我们不能指望热带雨林在减轻气候变化方面帮助人类太多。”...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
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冯华)农业部17日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这是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根据《公报》,全国18.26亿亩耕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前的国土数据)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为摸清土壤家底,农业部2002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经过多年数据积累,2013年—2014年组织专家从耕地的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土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划分出一至十等级耕地的数量及分布。 根据《公报》,评价为一等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