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科学期刊PLoS ONE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庄萍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一项关于华南典型矿区环境质量与居民膳食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Multiple exposure and effects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population near mining area in South China(DOI: 10.1371/journal.pone.0094484)。该结果发现饮食途径是粤北重金属污染区居民暴露重金属最主要渠道,其中大米摄入对重金属暴露风险的贡献率最大,推断重金属污染是当地居民癌症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我国南方的湖南、江西、广东北部等地区是典型的多金属成矿带,矿冶活动已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问题。如大宝山矿区周边的新江镇上坝村村民癌症发病率高,癌症致死率高达56%,成为全国闻名的癌症村。环境中重金属即使剂量较低,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特别是它表现为慢性伤害而不为人所特别注意,甚至导致癌症。那么大宝山矿区周边居民癌症高发与食物重金属污染是否有关呢?饮食途径中不同暴露参数对风险度的贡献率如何呢?
庄萍博士等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监测分析,结果发现,在饮用水、土壤无意摄取和食物摄取等多种暴露方式中,食物摄入是危害矿区居民健康的最主要途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经过食物链(农田土—稻米—鸡、菜园土—蔬菜/豆类、淤泥—杂草—鱼)传递,在大米、蔬菜、鱼肉、鸡肉中均有一定量的累积,一半以上样品镉和铅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矿区周边成人和儿童通过食物途径摄入重金属的总目标危险系数THQ达到10.2和11.1(THQ大于1即存在健康风险),食物中重金属污染使当地居民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在多种暴露因子中,大米重金属铅和镉的危害贡献率超过了七成以上,成为当地居民暴露重金属的最大风险源。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40871221和41301571)的经费资助。全文链接:http://www.eedu.org.cn/Article/academia/papers/literature/201404/9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