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鉴定出彩虹中的“第八种”色彩
据国外媒体报道,光谱中的这种新基本色彩是由兰德尔-门罗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探索“慢光”的特性。他们将光子射向超冷钠原子群,两者发生的碰撞使它的速度降低到大约7.6英里每小时。这种慢光随后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入射角度的碳纳米管进行汇聚。 物理学家Flora Padyolis说:“这需要一点横向思维进行理解。你可以将可见光光谱中的每一种色彩与声波中的音律相对应,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诠释,让人们之前认为的C调听起来像是B调。” 专家称,这种尚未获名的色彩可以说是自牛顿1671年成功分离白光之后,第一次对传统光谱的增加。...
孔祥斌: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生态极限
虽然地处我国粮食主产区-——河北平原,马智敏的9亩农田却几乎收获不了粮食。 “之前试着种过小麦和玉米,长得都很差,现在只能改种耐旱耐盐的棉花。”这位居住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安陵镇刘家阁村的农妇说。早在她20多年前嫁过来,这片历史上的沃土就已经严重缺水,耕地质量严重下降。 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孔祥斌看来,刘家阁村只是“中国耕地资源质量正面临严重挑战”的一个缩影。在今年年初发布于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的文章中,他忧心忡忡地表示:“我国适合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殆尽,耕地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生态的极限。” 2013年4月2日下午,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石长沟村村民正在已经干枯的河沟艰难取水。钟敏摄 孔祥斌 北方干旱缺水,却肩负起产粮的重任;南方水分充足,耕地面积却急剧减少 “这块地已经不行了!”电话里,50岁的马智敏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这块地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依靠附近的河水就可以进行灌溉,是块上等的“水浇地”。...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启动 超1亿亩需”休养生息”
有关受损耕地“休养生息”的政策,正进入密集出台阶段。 据新华社4月11日报道,财政部、农业部表示今年将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并先期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试点。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修复治理,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稻米达标生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要让生产超标农产品的耕地退出稻谷的生产,也退出其他食用农产品的生产”,要让受损土地休养生息。 根据陈锡文此前给出的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将有超过1亿亩耕地需得到“休养生息”。 中央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 据记者了解,20亿亩耕地,每年施用了超过5800万吨的化肥、180万吨的农药以及其他诸如除草剂、植物激素等化学投放品,超过5000万亩耕地为中、重度污染,而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具体耕地数量还未公开披露。...
“向污染宣战”主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
本报记者张秋蕾4月15日北京报道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公布,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这位负责人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向污染宣战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向污染宣战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通过采取稳、准、狠的举措,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
中国城镇化影响世界
“城镇化与城市治理”国际论坛: ◎本刊记者 叶晓婷 4月11日,“城镇化与城市治理”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开幕。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携手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与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发表致辞后,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委会主席刘太格博士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做了主题报告,传递了大量新颖、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查数据与信息分析。 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在“城镇化与城市治理”国际论坛上介绍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之道。郭小天/摄 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经做过这样的判断: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们21世纪生活的两件大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城镇化发展矛盾的高发期,如何在未来几十年里健康地城镇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